咨询热线

010-68022247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不同类型的气体分析仪应如何进行校准?

不同类型的气体分析仪应如何进行校准?

更新时间:2025-06-28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223
气体分析仪的校准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,不同类型的仪器因检测原理、应用场景不同,校准方法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从常见仪器类型出发,详细解析校准流程、标准气体选择及注意事项:
 
一、热导式气体分析仪(TCD)校准
 
原理
 
基于不同气体热导率差异(如H₂热导率是N₂的7倍),通过热敏电阻检测气体组分变化。
 
校准步骤
 
校准前准备
 
仪器预热30~60分钟,确保电路稳定;
 
检查气路密封性,避免外界空气渗入(影响零点)。
 
标准气体选择
 
零点气:高纯氮气(99.999%)或不含待测组分的底气;
 
跨度气:根据待测气体浓度,配置梯度标准气(如测CO时,跨度气浓度为满量程的50%~80%)。
 
校准流程
 
零点校准:通入零点气,调节仪器零点旋钮至显示值≤满量程的1%;
 
跨度校准:切换跨度气,调节跨度旋钮使读数与标准值一致(误差≤±1%FS);
 
线性验证:通入低、中、高浓度标准气,绘制校准曲线(线性相关系数R²≥0.999)。
 
注意事项
 
避免校准气体中含腐蚀性组分(如H₂S),防止损坏热敏元件;
 
环境温度波动需控制在±5℃内,否则热导率变化会引入误差。
 
二、红外式气体分析仪(NDIR)校准
 
原理
 
利用气体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(如CO₂在4.26μm处有强吸收峰)。
 
校准步骤
 
准备工作
 
预热仪器2小时(红外光源稳定);
 
清除气室污染物(用高纯氮气吹扫10分钟)。
 
标准气体要求
 
零点气:高纯氮气(需验证不含待测组分,如测CO时N₂中CO≤1ppm);
 
跨度气:含单一或多组分的标准气(如测烟道气中的CO/CO₂,需配置混合标准气),浓度需覆盖量程的30%~90%。
 
校准流程
 
单点校准:通入跨度气,调节增益使读数吻合;
 
多点校准(高精度需求):用0%、20%、50%、100%量程标准气建立四阶多项式拟合曲线;
 
交叉干扰修正:若待测气体含干扰组分(如CO₂对CO的干扰),需用含干扰气的标准气进行修正。
 
注意事项
 
校准气体压力需与实际工况一致(通常0.1~0.3MPa),压力波动会改变光程吸收效率;
 
定期清洁红外光源窗口(每季度一次),避免灰尘影响光强。
 
三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校准
 
原理
 
通过气体在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(如O₂传感器基于极限电流原理)。
 
校准步骤
 
预处理
 
传感器需活化24小时(通入目标气体至信号稳定);
 
检查电解液是否干涸(液膜式传感器需补充电解液)。
 
标准气体选择
 
零点气:高纯氮气或洁净空气(测O₂时零点气为N₂);
 
跨度气:低浓度标准气(如测H₂S时,跨度气浓度为量程的60%,避免高浓度中毒)。
 
校准流程
 
零点校准:通入零点气10分钟,调节零点至显示值≤量程的2%;
 
动态校准:以200mL/min流量通入跨度气,待信号稳定后调节斜率(响应时间≤90秒);
 
漂移补偿:若传感器使用超过3个月,需用中间浓度气(如量程的30%)验证漂移量(允许误差≤±3%)。
 
注意事项
 
校准环境湿度需控制在40%~70%RH,高湿度会导致电解液稀释;
 
含硫气体(如SO₂)传感器校准后需用氮气吹扫30分钟,防止电极硫化。
Baidu
map